套筒式石灰豎窯,又名貝肯巴赫窯或環形窯。該窯是德國威爾姆
斯泰勒公司貝肯巴赫先生首先研究成功,并于1962年在當時的西德建成。
1)套筒式窯的結構和物料流動
(1)窯內氣體流動
①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冷卻石灰的空氣由石灰冷卻空氣入口進入,
經過與燒成的高溫的石灰進行熱交換后向上流動,作為助燃空氣參與來自下部燃燒室未燃盡的燃料的燃燒,燃燒產物由循環氣體入口進入上內套筒。在噴射器的抽引下進入下燃燒室,稀釋高溫的燃燒產物,使之達到需要的溫度進入窯內。
②由內套筒冷卻風機鼓出的空氣一部分進入內套筒環縫,一直向上流動,排出后進入燒嘴作為助燃空氣。另一部分進入上套筒的吊掛管。
③窯內的高溫廢氣一部分進入上內筒,然后進入換熱器經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另一部分在窯內繼續向上流動,預熱石灰石后與由熱交換器排出的廢氣匯合,經袋式除塵器除塵由排煙機排入大氣。
④空氣由羅茨風機送入熱交換器預熱,作為噴射介質經管道——噴嘴噴入燃燒室助燃。這部分空氣是循環氣體的驅動介質。
⑤上部燃燒室產生的燃燒產物向上流動,下部燃燒室生成的燃燒產物一部分向上流動,一部分向下流動,與未完全分解的石灰石順流,這樣既
能使未完全分解的石灰石繼續分解,又不會使石灰過燒,生產出高質量的石灰。
(2)窯內固體流動
①石灰石從窯的頂部裝入,分解完全的石灰從窯底部排出。隨循環氣體進入下內套筒的石灰細分由窯下部的排塵管排出。
②排煙機兩臺,當除塵器后的排煙機出現故障時,可由另一臺排煙機將廢氣直接排空,排煙機后的管道上裝有閥門。
上下燃燒室交錯布置,每層燃燒室最少3個。位于并流煅燒帶和冷卻帶之間,設在內套筒上的循環氣體入口的徑向位置與燃燒室位置偏移一定的角度,以便窯內氣體的均勻分布。
每個燃燒室的出口上部設有火橋,火橋將窯的內、外筒連在一起。從燃燒室出來的氣體通過火橋下面的通道進入窯內料柱并均勻的分布在窯的寬度上。